叶部賦名法
閱讀此文前請先確保您:
- 懂得繁體與異體:不會被文中的雜亂用字困扰
- 理解IPA、知曉如何劃分音節
- 知道玩笑和認真的分別
當了那麽久民科,種了那麼多草,也是時候整理一下這個愚蠢的小把戲了。
定義
叶部賦名法是一套以鄭張-潘音系爲基礎的、用於將非中文名稱根據其發音對應至相同部首漢字的、理論上錯誤的翻譯方法。
所以説它是「一件玩具」而非「一門學問」……
命名參攷自五代以來流行的、以朱熹老倌兒爲「傑出」代表的錯誤理論「叶韻法」,其中「叶」讀 ㄒㄧㄝˊ/ xié,爲「協」的假字,就是「使相同」的意思。
「叶韻法」,就是那個讓無數人把「斜」錯讀成 ㄒㄧㄚˊ/ xiá 的鬼東西。參攷此來命名,表示我這個東西也不具正確性。
發軔
我自四年前頭燒買了一本鄭張先師所著的《上古音系》,就開始用渠(等)的學說進行文字上的試驗。漢語上古音的構擬目前已是百花齊放,鄭張-潘的體系也畧顯陳舊,但以其構擬範圍覆盖廣汎(字數多,佔卻全書一三)而且音系較爲簡易(容易學,從中古音推導多),目前成爲網路空間中㝡流傳之構擬方案。故我在叶部法的初代手冊中說:
先師鄭样芳之說,多可用者,故採其擬音以配之。
用漢字音譯漢語之外的東西,這個音譯的方法倒實是古已有之。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帥領四方將士攻入殷之後,用「輕呂」劍刺擊后受之屍,這裏的輕呂(又叫徑路)便是先民對突厥語 qïngraq 的忠實紀錄。又見《說苑》裏的經典《越人擁楫歌》原文「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踰滲惿隨河湖」,就是對古越語的漢字紀音(,它的翻譯版就毋需多言了罷)。又有一例著名的音譯「烏弋山離」,乃是對 Alexandria Prophthasia 國前一字的對音。
音譯這種奇妙的東西,經歷到當代,美觀程度基本降爲負數。今人已再不能將 logic 飜譯成「邏輯」、將 system 繙譯成「系統」了,取而代之是各位姓「斯」名「克」字「爾」的洋鬼子。
唔。
叶部賦名法是在這個文化基礎與社會背景當中産生的。及論厥軔,記得是幾年之前玩 Linux 系統的時候,愛 Manjaro 愛得熱切,同時意識到艸部字可有不少,扵是自擬一名「蔓葭蘿」,十分合契 Manjaro 綠色的徽標。
案:雖然給力曼札羅山之名氣更盛,但 Manjaro 似乎更加「綠色」。
如果只用今音來進行對應,似與當今破爛翻譯別無二致了……不久之後,嚴譯傳士勝爲士在知乎發表了《近期瞎翻譯系列(七)》,他寫:
【格蕾榙·桐蓓莉】(人名,Greta Thunberg)老國音:geo5 luei3 da5 tung2 bei4 li2
这个名字的音译都换成了从“木”或从“艹”的汉字,这样显得绿色环保一点。
這可真是不謀而合!
他又曾寫:
Plane→【䡢】,即飛機,利用上古音造字。因飛機舊譯“飛軺、機器飛車、飛車”等,故從車。例:“相信以後總會有私家車和私家䡢的”。
我感到震動,正如我說的:
大學士勝爲士,譏議於知乎,恣、肆、明、約,講雅聲之法,告胞譯之道,巄岴覽,伏。
新的方法已經呼之欲出,我要做的只有一些整理工作了。
我策
而這些整理工作若要使人人滿意恐怕比較困難,所以下面規定的幾條原則,僅僅是指導性的。
・用上古音摹擬外語
方便起見,採用《上古音系》附錄音表中的擬音爲依據。韻典網的 BYVoid 君進行了全表的數位化工作,他放在了其 Github 倉庫中,所以我們可以不用買書來看了。(其實㝡好還是買來,也可以下載 PDF 檔來閱讀:)
注意:鄭張-潘音系中的 /r/,實際上是 /ɾ/ 的渻略,下文一律用 /ɾ/。鄭張-潘音系中的 /ɯ/,可以大畧地替換爲 /ə/。
我用一個例子,表示這個方法:
德文原字:Karl Max
德語發音:/kʰaɐ̯̈l makʰs/
中文音譯:卡爾・馬克思
通過查表,我們不難發現,「可」聲字大多具有 kʰaːl 音特徵,「莫」聲字大多具有 maːɡs 音特徵,再從表中攫取同部首的字組成譯名曰:軻。
拿這个 kʰaːl maːɡs 去跟德語發音比對,真是合如一契呀!
・用歷史音變補充音系
漢語上古音系必然不能囊括現代世界上之語言之所有音素。例如,「古無輕脣音」這句著名論斷揭示,上古音系中没有 /f/、/v/ 之類的脣齒擦音,而只有它們的原始形式 /p/、/pʰ/、/b/ 之類的雙脣爆發音。好巧不巧,脣齒擦音廣汎存在扵當前及近來的語言之中。從語音傳承的觀點來看,用這些較原始的雙脣音來對應後起的脣齒音就是十分自然且合理的了。
《上古音系》在其附錄的字表前,簡潔地描述了由商周音到秦漢音的演化規則(:這些規則,韻典網中沒有㩦帶,我買來書纔發現……)。目的便利對音,我們將這些規則一槪包括。下方是音變表:
聲母:
商周 | 秦漢 |
---|---|
q, qʰ, ɢ | ʔ, h, ɦ |
ʔs, s̥ʰ, z | ʦ, ʦʰ, ʣ |
l | ʎ |
ɾt, ɾtʰ | tɾ, tʰɾ |
ɾd, ɾl | dɾ |
ɾn, ɾm, ɾŋ | nɾ |
ʔɾ’, hɾ’, ɦɾ’ | tɾ, tʰɾ, dɾ |
qɾ’, qʰɾ’, ɢɾ’ | tɾ, tʰɾ, dɾ |
kɾ’, kʰɾ’, ɡɾ, ŋɾ | tɾ, tʰɾ, dɾ, nɾ |
ʔl’, hl’, ɦl’/l’ | t, tʰ, d |
ql’, qʰl’, ɢl’ | t, tʰ, d |
kl’, kʰl’, ɡl’ | t, tʰ, d |
nl’, ml’, ŋl’ | n |
ɾ̥ʰ, l̥ʰ, n̥ʰ | tʰ |
m̥ʰ | pʰ |
ŋ̥ʰ | kʰ |
pj, kj, ʔlj | tj |
pʰj, kʰj, l̥ʰj, n̥ʰj, ŋ̥ʰj | tʰj |
bj, ɡj | dj |
mj, ŋj | nj |
韻母:(韻等可在表中査到)
商周 | 秦漢 |
---|---|
wɯ(ŋ) | wu(ŋ) |
ol, on, od | uaj, uan, uad |
ɾaː(二等韻) | ɾæː |
ɾai | ɾe |
a(三等韻) | ɯa |
韻尾:
商周 | 秦漢 |
---|---|
-l | -j |
-iɡ | -id |
-w | -u |
-wɢ | -uɡ |
-s, -ɡs | -h |
-bs, -ds | -s |
同時,出於無奈,只好用帶介音 -j- 的古音來摹擬後世腭化音。當遇到費解的英字如字母 J 時,宜先查詢該字的詞源,以其較古形式的非腭化音(如 /tj/, /kj/, /j/)來對應(。無字可取時,宜參攷多種口音……)。其他語言,以此類推。
以便利爲見,音節末尾的 -z 對應去聲的 -s,-t 對應入聲的 -d,其他清濁之類,以此類推。
・譯名的漢字須有相同部首(活動)
「活動」的意思是這一點不必完全遵守。有時不同部首的字更加雅觀。
不過爲大部分時間的美觀攷慮,那還是協同部首比較好……
・譯名不得超過三字(活動)
顧及到民國音譯常常把多音節的外文名字譯成兩個或三個字的中文名,我將新譯名的字數定在三字及以內。
三個以上音節要壓縮到三個音節以內,必然損耗信息。我這裏的方法是,在儘量不破壞人名地名完整性之情形下進行取音。
- 名字音節不超過三個者,逐音取字,構成單字、雙字、三字譯名。
- 由多個西文單字構成的名字,大多情況只取一个單字(姓或名),不拆音,構成兩字或三字的譯名。例:
英文原字:Benjamin Franklin
英語發音:/ˈbɛnd͡ʒəmɪn ˈfɻʷæŋkʰlɪn/
上古對音:/ben la minpraːn qʰl’iːn/
漢字譯名:班天
- 但(在雙字名情況下)若姓和名的音節比例失衡(其一冗長而另一只有一個音節),則取其音節多者字之二音(如首尾音)及其音節少者(單音節)字之音。
- 由一个三音節以上單字構成的名字,取首二音+尾音,構成三字譯名。
- 總之,這是一個隨機應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