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籍紀

汲籍紀

西晉時期,汲郡人不準盜發了戰國時期的一座墓葬。朝廷聞風而至,從當地村民的竈臺裏搶救出了數車竹簡,譯出《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等六部古籍(今僅存此二種)。這可以說是繼漢代魯恭王發孔壁獲《尚書》以降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如今我雖不像不準那般愚妄,也不如孔鮒那樣明智,但愛書護書之心,總還是有的,尤其是舊書:我便從它們的包圍下長大的。

一個月前,樓上的劉某人借給我幾冊書,俱是民國某某年;一個禮拜前,樓上的黃某人又送我三冊《普通地理學原理》,乃是一五計劃期間的科學譯介。我問他:「從哪裏搞來的??」「室內球場旁邊廢棄看臺上碼著一地書。」於是趁着得閒前去「尋寶」。

兩年前我也曾到看臺上去過,不過撞上木板阻擋就沒有再深入。此行,只見那板上附着一張紙,原來是劉某人兩個月前的到此一遊。老劉是愛書人,不忍精神財富在這裏再喫上幾十年灰,就「盜發」書本,並「聖地題詞」。

援著銹鐵扶手一下便可翻越木板。最先踩到的是一堆《半月談》,然後是七十年代的一攤《人民日報》,然後是一大捆蘇聯名信片,再往前便是積成山的各種書籍。左手邊的一捆書已經拆封,頂着「保護性發掘」的冠冕,先拿它下手。

大部分都是舞蹈音樂教學、數理化教材、封面紅底黑字的偉人著論。用霑着灰的手,揀出一冊聚珍仿宋體排的《毛主席詩詞》以及一冊商務館的《文字學概說》。在另一篋書裏又撿到一本《人與文學》以及《紅燈記》。剩餘諸書,多未拆封者,也就不多令我生趣了。

二十年前,遷校,溢出來的書本就封存在此。一面木板怎麼能阻得住咱這些閒人嘞!埃及法老王把金字塔作爲寢陵,秦皇政用陶俑鎮護椁宮:他們尚且難免被發掘,也無怪乎這些書本終被「盜發」了!

於是我裝好書,翻回看臺旋梯上,一面拍打身上的塵灰,一面想着當年宮車到達汲冢的盛況,乃悟真正的知識依舊等待着重見天日。把學問納於大麓、藏於名山,倒把言情小說放在書架上的事,又怎麼說得盡呢!

著士

hulenkius

作於

2021-05-30

協定